[人民日报]尹鸿:中国影院何其少 30万人1块银幕

日期:2011-03-11作者:jc信息员 浏览量:

中国是如今全球增长最快的票房市场之一:去年全国电影市场票房同比增幅高达43%,全球电影市场平均增长幅度是8%;今年前半年,中国电影市场曲线一路上扬,全年电影总票房冲击100亿元已成定局。

但是基于中国人口总数,与世界各国重要电影市场相比,中国电影票房总量特别是观影人次不尽如人意。2009年中国城市院线影院的观众人次仅仅达两亿,意味着每个中国人平均每7年才进一次影院,即便按6亿城市观众计算,每个城市居民平均3年才进入一次影院观看电影。

如果中国城市人口每年平均观影达到1次,全国票房就能增长3倍,如果能够接近欧美国家和日本、韩国的每个人年均34次左右的观影水平,中国电影票房就可能增加6倍以上,中国电影总票房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就不是梦想。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电影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但是要达到这一目标,影院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银幕增速较快

人均拥有数量极少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城市院线的银幕数量、特别是多厅影院的银幕数量有了较大幅度增长。2009年全年主流市场新增影院142家,新增银幕626块,平均每天增长1.7块银幕,全国主流院线银幕总计达到4723块。在新建影院中,数字影厅约占新增影厅80%,为电影发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中国是大市场,中国电影也是大市场。好莱坞早就预言过的这座电影市场的“金矿”即将成为现实。

但与许多国家相比,中国电影银幕数量仍然明显不足。美国银幕总数达4万块,是中国银幕总量的近10倍。美国每10万人拥有12.7块银幕,澳大利亚9.4块,西班牙9.1块,法国8.8块,意大利7.1块,德国5.8块,而中国却是平均接近30万人才拥有1块银幕,即便只算城市人口平均10多万人也才拥有1块银幕,远远成倍低于世界主要电影市场的人均银幕数量。过去几年电影产业的改革,在影院、观众、影片供给的市场关系中,影院建设设备一度超前于观众需求,导致影院不得不用高票价来维持运营。

正是因为银幕、特别是多厅银幕的不足,一方面造成大量影片缺乏足够的影院银幕放映空间,限制了观众对影片的选择;另一方面也由于价格、地理位置、交通、服务等障碍,阻碍和降低了观众的观影需求。在主要影院、黄金时间和大片档期,甚至造成了在市场经济状况下很难见到的购票长队、一票难求的局面。可以说,影院建设落后于观众需求的矛盾已经日益突出。

北京一枝独秀

中小城市成为盲区

相对而言,在影院建设比较快的城市,票房市场的增长就会更加明显。北京去年票房突破8亿元,单一城市竟占全国票房总量的13%。北京在政府政策促进下,是全国院线最多、影院最多、银幕数量最多的城市。近年来的新增影院没有减少原主流影院的票房成绩,相反带来了北京明显超出全国平均水平的票房增长。而过去长期位居全国市场第一的上海,由于近年来影院建设的缓慢,已经被北京票房所超越。如今,北京已成为全国第一个年均观影人次达到1次的中国城市,证明了影院建设是促进电影市场发展的重要手段。

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目前形成了所谓“8+N”现象,即8个过亿的重点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武汉、杭州、重庆,几乎占有全国票房份额70%。中国35个中心城市中的其他城市及数以千计的中小城市,电影票房贡献都比较小。主要原因是这些城市影院建设相对落后,电影消费文化市场有待培育,即便是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影院和银幕数量也非常有限。

大都市需要增加影院密度和银幕数量,而中小城市则需要新建改造新型现代化多厅影院——许多中小城市目前仍是电影放映盲区。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的背景下,北京市财政补贴促建电影院的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而发行放映的数字化,则会使本轮影院建设更方便、更廉价、更有利于未来的发展。随着电影消费方式从大城市、从发达地区、从东边、从南方的蔓延,全国的电影市场将大大扩展。电影的数字化、影院的数字化也将极大地降低电影的发行成本。一旦电影市场向大都市以外扩展,中国电影市场的半径将放大一圈,市场规模也将大大放大。未来几年,二线城市影院市场将是中国电影票房最大的增长空间。

目前,由于土地价格的上升、影院投资竞争的加剧、文化场馆规划的缺失,影院建设正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各级政府与相关行业协会加强规划、协调、监管,为影院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和环境支持,中国影院建设才能保持高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只有提高了影院建设,中国电影产业才有充分发展的基础与空间。( 作者尹鸿为清华大学华体会登录口 常务副院长、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转自《 人民日报 》( 2010年07月01日 24 版))

Baidu
map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