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借我一双翅膀 让我展翅翱翔------清华大学2009级学生 岳廷

日期:2012-10-19作者:谢雪 浏览量:

来源:人民日报 2012-10-18

(贾娜 张烁 整理)2009年,作为新生入学不久,我申请到了第一笔国家助学金,那天我在日记里写道:“今天,我感受到了一种力量,体味到了一份责任,也回忆起了一段艰辛。”

我出生在山东农村,6岁那年,父亲与人合伙办的砖厂破产,此后十几年里,我家便笼罩在巨额债款阴影中。家里充斥着父母的拌嘴声,我很少有钱买课外书和辅导材料,更买不起校服……我习惯了天天啃馒头就咸菜的日子,穿着满是补丁的裤子念完了小学,用两件外套熬过高中三个冬天。

高考结束后,我毅然选择了清华大学,希望成为一名国防生。国防生不用交学费,不得不承认,这对那时的我有着实实在在的吸引力。坐在北上的火车里,望着车窗外深邃苍茫的夜色,我默默下定决心:不再问家里要一分钱!

然而,来到北京,我忽然发现,即使不交学费,生活费也是很大问题。生活的拮据加上开学伊始的迷茫,我一度消沉郁闷,但一次与辅导员谈心后,我收到了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这是我收到的第一笔国家助学金,它对于我,确实是一种极大的推动力。这力量并不在于几千块钱的物质鼓励,而是第一次让我真切感觉到,自己背后有国家对个人的关注,有社会对弱者的殷切关心!以前,只是单纯为了争口气好好学习,而这一刻,我忽然有了更宽广明确的坐标!我要全身心投入大学生活,培养最好的自己,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此后3年,我的成绩稳步提高,社会工作有声有色。年级第一,多门课程满分……我找回了高中时的自信。而一次次寒暑假实践调研,一回回走上田间地头,我感受到人民群众最宝贵的精神与最深切的需求,更坚定了对新闻事业的热爱。课余时间,我连续3年参加志愿服务,与同学拿出零用钱组成小小“基金会”,还担任院学生会权益副主席,在院报上写稿、画漫画……这些成绩的动力之源,无疑是入学时的雪中送炭。

“不问家里要一分钱”的誓言,最终实现了。大一下学期,我就开始做家教、勤工助学,有时整个暑假都呆在闷热狭小的爱心助学报亭。但繁重的课业和压力下,这些都显得杯水车薪。这时,清华奖助学金再一次帮了我。由于表现突出,我连续3年获得清华大学综合一等奖学金,几乎解决了我的全部后顾之忧!我顺利攻读法学第二学位,拍摄了多部电影习作,参加了众多文化交流活动,实现了能力的全面提升。

2011年12月,我被评为“清华大学自强之星”。我品味着清华的这句校训——自强不息,我的父母勤劳朴实,他们教会我用一颗坚毅的心面对生活;清华人的家国情怀深沉厚重,鞭策我肩负起身上的责任。我很幸运,成为国家教育改革的亲历者和受益者,国家助学政策让我始终对生活饱含信心,对未来充满向前的动力。

明年夏天,我将走进梦中的绿色军营。未来,必然有更多挑战和机遇,我相信,我一定会继续保持微笑,一路前行!

Baidu
map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