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学生中国-中东友好协会赴埃及访问推动中埃人文交流

日期:2023-09-05作者: 浏览量:

8月8日至16日,在清华大学学生中国-中东友好协会指导教师、新闻学院胡钰教授的带领下,来自计算机系、经管学院、新闻学院和苏世民书院的6名协会骨干同学,共同前往埃及访问,乘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的东风,广泛接触埃及议员、企业家、媒体人士、学者、青年学生以及在埃中资企业、中国驻埃外交官,展开了一场极具丰富性与对话性的人文交流之旅。


携手相行,彰显合作共赢


     “现在你们正站在埃及新行政首都CBD项目中轴线上,可以纵览这座沙漠中的新城!”
       在埃及首都开罗向东约50公里的沙漠地带,面对埃及新首都CBD标志塔,中建埃及分公司项目工程师自豪地向支队师生介绍道。
       这座高达385.8米的“非洲第一高楼”,是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埃及新金字塔”。 2016年1月,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埃及总统塞西共同见证下,中国建筑与埃及住房部签约承建埃及新行政首都CBD项目。这是迄今为止中资企业在埃及承建的最大项目,也是埃及国家复兴计划的重要工程。
     “打造新行政首都一直是埃及的梦想,承载着埃及寻求国家现代化的决心。”在与支队师生座谈时,DAR监理CBD项目经理艾哈迈德·班纳讲道,“中建埃及分公司在建设过程中克服诸多挑战,展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专业水平和奉献精神,极大地影响了我们对中国企业及中国的印象。”

支队参访埃及新行政首都CBD标志塔

在埃及英国大学访问中,支队师生感受到创新创业给古老文明发源地带来的新活力。启迪控股借助多年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丰富经验,助力埃及第一个大学科技园在此落地。副校长叶海亚教授在与支队师生座谈时,仔细了解了支队的建设情况,希望有更多的清华学生、中国学生来大学访问交流。学校相关负责人热情地陪同支队成员参观学院、实验室与校园。
     “从荒漠到现代化新城,从投资建设到科技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埃合作硕果累累。”通过实地参访和与当地员工交流,计算机系2022级博士生林泽煕不禁感叹,“中资企业以真情真谊促进合作互信,在共商共建共享中支撑起中埃友谊新高度,也让我看到了‘一带一路’倡议更为持久的生命力。”

与埃及英国大学副校长叶海亚教授(左二)等进行座谈

支队师生参观埃及英国大学实验室


语言作桥,相逢海外知己


     “你好……老师……谢谢……”傍晚的尼罗河边,支队师生偶遇一名正在学习中文的埃及青年。“我学习中文已经六个月了,希望未来能够有机会亲自到中国看看!”得知大家来自中国后,他激动地拿出汉字练习本,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的中文学习成果。
      这场偶遇,可以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埃及中文教育走广走深走实的缩影,也是“中文热”“中国文化热”在埃及民间持续升温的生动体现。

当地青年向支队师生展示中文学习成果

在与艾因夏姆斯大学原中文系主任佳妮·易卜拉欣·巴达维教授,开罗大学孔子学院埃方院长、中文系主任李哈布教授的深入访谈中,支队师生进一步了解埃及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佳妮教授是埃及第一批学习中文的大学生,自1979年第一次到中国起,她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汉语学习、教学和促进中埃文化交流之中。她由衷地向支队师生感慨:“我去过中国6次,但每一次都像‘第一次’。因为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每一次对我而言都是全新的景象。”
     “当年我选择学习中文,我的父亲问我:‘你学中文能干什么呢?’”李哈布教授笑着回忆,“但如今,学习中文的埃及人不会再被问到这个问题了——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埃愈发紧密的合作,让更多人意识到学习中文的必要性。‘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文+’的趋势,也为中埃交流合作注入了蓬勃活力。”

支队师生向佳妮教授介绍协会概况

李哈布教授与支队师生座谈

此外,支队同学们还与艾因夏姆斯大学和开罗中国大学两所高校的中文系学生展开了热烈友好的交流。从交流语言学习缘起,到组成中文阿语学习小组;从中埃美食推荐,到了解中埃青年兴趣爱好;从中埃传统文化认知,到谈论彼此眼中的中埃国家形象……大家以语言为桥梁,在差异中寻找到诸多共鸣,亦认识到了对方国家更为丰富立体的一面。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开罗大学中文系学生茉莉在交流现场背诵了鲁迅先生的名句,她说:“这段话使我很受鼓舞,不仅是中国青年,埃及青年也应如此。”听完这段背诵后,新闻学院2019级本科生向诗雨感动落泪:“那一瞬间的文化共鸣所带来的感动与震撼,难以用语言描述。埃及朋友们流利的中文也激励着我展开对阿拉伯语的学习,希望我能以语言为钥匙,触摸到世界文明的深层脉动。”

支队成员与埃及青年学生自拍留念


青年为媒,促进民心相通


    “中埃相知最牢固的基础在于文明,中埃合作最深厚的力量在于人民;而青年,则是中埃友好合作的推动力量和希望所在。”中国驻埃及大使廖力强会见支队时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清华师生的到访恰逢其时。他希望清华学子以此次埃及实践为契机,将更多目光投向中东与非洲,积极承担起对国家、人民和世界的责任。
    “带领优秀青年学子关注并走进阿拉伯世界、开展实践调研,是极有远见的举措。”中国驻亚历山大总领事杨易高度肯定了清华大学学生中国-中东友好协会成立的意义,并勉励同学们投身中阿研究与合作,发挥青年智慧,拓展中埃青年人文交流合作平台,助力两国互利共赢、民心相通。

廖力强大使讲话

支队拜访中国驻亚历山大总领事馆

此行不仅是清华师生在走进埃及,埃及也在迎面向清华师生走来。埃及《金字塔报》前副主编卡迈勒·贾巴拉曾十四次前往中国,他基于自己在中国的经历、观察与交流,编写了多本肯定中国发展道路的著作,并专程将这些书籍赠与支队师生。
     “我只会把书送给我的朋友!我想把中国的经验介绍给埃及,希望埃及取得和中国一样的进步。”他真诚地说,“中埃青年一定要多到对方国家走一走、看一看,用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去打破偏见与壁垒。我希望更多中国青年能够来到埃及,同当地青年分享中国的发展故事;同时,也要把埃及人民的所思所感带回中国,增进中国人民对于埃及的认识。”

卡迈勒·贾巴拉及其妻子与支队师生座谈

卡迈勒·贾巴拉有关中国发展思考的著作

支队还拜访了埃及政党青年领袖和政治协调委员会(Coordination Committee of Parties' Youth Leaders and Politicians, CPYP)开罗总部。埃及参议院议员穆罕默德·卡塔尔先生代表CPYP欢迎了协会一行,参议员拉吉亚·菲奇、诺哈·扎基,众议院议员拉沙·克莱布以及青年代表参加了会面。双方就中埃经贸往来、教育科研合作、信息技术合作、绿色发展、文化交往等主题展开交流,一致认为中埃青年可以在多领域加深沟通,为推动中埃友好关系贡献力量。CPYP对协会的来访高度称赞,认为这代表了中国青年对埃及青年更多的关注,希望今后加强与协会的常态化联系,实现两国青年更多实质性合作。
     “在与埃及青年人的交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对方对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浓厚兴趣,这也增强了我对协会未来广阔发展空间的信心。”协会会长、经管学院2020级本科生马飞扬说,“希望协会能够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青年人,为推动中阿人文交流贡献青年力量。”

支队与CPYP举行座谈


当地媒体报道截图

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是最深入、最长久,也是最基础的互联互通。从驼铃相闻的古丝绸之路,到共建“一带一路”,中埃两大文明古国谱写了千年相知互鉴的友好篇章,支队一行也在这里展开了一场场文明的对话。在夜色笼罩的金字塔脚下,与中埃跨国夫妇畅谈中埃文化交融;在人头攒动的吉萨火车站,于最真实的埃及生活场景中,分享对古埃及文明与现代埃及发展的理解;在当地热闹的婚礼上,与埃及青年人一同歌舞,动情喊出“Long Live the Friendship between Chinese and Egyptian People”……
      来自中国澳门的苏世民书院2023届学者袁斯陶是第二次来到埃及,此行带给她完全不同的感受:“更深度的人文交流、更沉浸的文化体验,在深入当地的过程中,我真正体悟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这句话的深厚内涵。”

与凤凰卫视记者、中埃跨国夫妇张贺阿雅在金字塔下夜话

 “中埃作为两大文明古国,多年来在人文交流、经贸合作等领域,秉持开放包容与互学互鉴精神,不断推动双边文明交流互鉴。”带队教师胡钰教授提出,“希望协会此次实践以及今后的各项工作,能够成为以文明互鉴促进相知相亲的积极力量,助力中埃友好合作与全球文明倡议的落实。

参与当地人婚礼

支队在行前进行了充分的团队调研培训,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走向实践之路,开展深度访问。除了多次行前会议,还邀请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段九州老师开展全面介绍埃及的主题沙龙,并于7月27日拜访埃及驻华大使馆,埃及驻华大使阿西姆·哈奈菲亲切接见协会师生一行,介绍埃及相关情况,并邀请协会成员在访埃后再到使馆做客。

协会师生拜访埃及驻华大使馆

清华大学学生中国-中东友好协会创办于2023年春,是清华大学校内目前唯一聚焦中东地区的学生协会。协会以“促进文明互鉴,发扬清华力量”为宗旨,致力于提升清华学生对西亚北非地区、阿拉伯文化的关注与了解,推动中国与中东国家青年人文交流,谱写中国与中东国家文明交流新篇章。

Baidu
map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