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清华】陈昌凤:清华给我的一次次感动

日期:2011-03-19作者:jc信息员 浏览量:

作者/ 陈昌凤

三年前,我开始进入清华大门,不停地打量这个陌生的校园,讲课时也带着忐忑与张望。两年前,我终于成为清华的正式一员,时常,会有同事的交流令我惊奇,有学生的执著令我感叹,有前辈的情怀将我感染。在点点滴滴的浸润中,我逐渐融入了这个校园。

回望在清华的日子,我发现自己时常处在青春年少般的真诚、热情与感动里。

第一次参加清华学生的毕业典礼,前辈的豪情与理想深深打动了我。2009年7月14日,我第一次参加学院的毕业典礼。年龄相加近150岁的范敬宜与胡显章老师的即兴高歌,令年轻的学生热泪盈眶:“年轻的心在跳跃,满腔的热血在燃烧,听祖国在向我们召唤,我们响应她的号召。”两位老人娴熟演绎了50多年前的风发意气、澎湃激情。充满革命理想和浪漫激情的歌曲,这时已经转换到了新的语境里。年轻的心,在这一刻被点燃,未来、历史、责任、社会、自我,一下子被卷成了同一袭波涛。这第一次参加的清华毕业典礼,让我感受到了理想与激情——永远年轻的旋律。

第一次担任清华学生的课外研究“挑战杯”决赛的评委,感触良多。学生的智慧、探索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清华大学对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视,实践着“行胜于言”的校训,让我感受深刻。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可以非常宏阔,在听他们演讲时,我心生感叹:给他们的天空有多大,他们的思维就有多广!、

第一次参加了院庆“教师表演队”。院庆晚会上,我们忙里偷闲去学生们的舞台上高歌一曲小合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一首老歌儿,几遍练唱,我仿佛感受到了20多年前的纯真和快乐。尽管我们在台上紧张得未及表演事先设计的搞笑动作,还全体漏唱了半句,但台下的学生们还是叫着“再来一首”,可我们却已经奉献了全部啦!

第一次在退休教授教学理念研讨会与恳谈会上找到很高的“退休标杆”。同事熊老师给三位退休老师每位以两个词的评价:胡显章老师是“视野、人格”,刘建明老师是“勤奋、思考”,王健华老师是“奉献、协调”。长者风范是我们后辈的榜样。我自问:退休之时,我能达到其 中的一二吗?

在博客中,我记下了自己在清华的诸多感受:第一次参加校园开放日活动;第一次担任清华学生辩论会的评委;第一次被同事群发的关于“着装”的讨论邮件逗乐得前仰后合;第一次在初春的点绿里拍下了水木清华的春景;第一次在清华园内深刻感受跨学科思维及其超群能量;第一次参加清华的教学讨论会坦率放言……不知不觉中,我开始从记录者变成了参与者。短短的两三年里,清华,让我有许多的第一次收获、第一份感动。

(陈昌凤:博士,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外新史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新闻教育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199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博士学位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1年转入北京大学华体会登录口 ,任副院长、新闻系主任。2007年加入清华大学华体会登录口 。)

Baidu
map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