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电网里包含着许多高科技,城市的变电站比我们想象中美……”昨日,在由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与清华大学共同举办的“电石成金·清华学子与经济学者进央企”调研活动座谈会上,不少清华学子纷纷发言。据悉,在11月18日~21日期间,清华学子与来自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等社会各界的经济学者组成调研团走进广州供电局,通过现场参观、实地走访、深入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电网企业的发展。
“互联网+”应用到电网管理
11月18日,调研团首站来到广州电网的中枢大脑——广州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据了解,广州电网是西电东送的重要落点之一,一方面供电负荷密度大,另一方面电网结构相对薄弱,电网管控难度较大。广州供电局探索建立了“调控一体、主配协同、营配联动、快速响应”的特大型城市电网管控模式,在机制上提升了电网故障处置效率和客户服务响应效率。
在参观中,“互联网+”在电网管理中的应用给调研团留下深刻印象。据了解,近年来广州供电局自主开发了现场安全监管APP、低压故障快速复电APP等系列应用,在工作过程可监控、追踪、评估等,不断提升快速复电效率,减轻运维压力。根据现场演示,一旦某处电路出现故障需要维护,检修工人根据手机APP随即接单前往故障发生地,其出发、到达时间及全程轨迹可实时查询,方便快捷。在广州供电局客户服务中心,调研团在24小时营业厅实地体验网上营业厅、掌上营业厅等服务,了解供电服务渠道建设的历程。
“电磁感应”小于吹风机
变电站建在小区附近有辐射?这是许多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关心的问题。调研团带着疑问,随即来到与广州供电局仅一墙之隔的220千伏天河变电站。
据了解,该站建于1987年,主要负责天河区域的供电。全国首席电力科普专家蚁泽沛介绍,变电站必须建在用电负荷的中心,才能确保周边区域可靠供电。对于“辐射问题”,广州供电局工作人员现场进行了测试,发现变电站的电场强度远远低于国家标准的限值,其产生的电磁辐射甚至小于电吹风、冰箱等家用电器,而且国内变电站建设标准要严于国际标准。
广州珠江新城作为城市CBD,也是广州用电负荷最密集的地方。在如此的高负荷密集区,平均每500米就有一个110千伏变电站。在19日的走访中,记者跟随调研团来到这寸土寸金的地方,参观隐藏在高楼大厦中的变电站。“原来变电站也可以很美,竟与环境如此融合。”在广州图书馆和丽思卡尔顿酒店隔壁,外形时尚的绿色110千伏凌云变电站坐落在这里,学生们感叹于这种独特的环保设计。
电缆隧道有了巡线机器人
在调研期间,清华学生还走进广州供电局南沙培训基地,体验爬杆、触电等业务相关内容,真实感受作为电力工人的日常一天。在珠江新城地面下10米是潭天电力隧道,里面有多条220kV和110kV电缆线路。这里没有空调,闷热的环境下电工们仍然需要穿上长袖棉质工作服完成检修工作,将电力送到每家每户。
为了降低人力成本,广州供电局自主开发了隧道巡线机器人及架空线路巡线飞行器。现场,学生们观摩了这些电网“机器人”的运作,为高科技所折服,“现在机器人也能进电缆隧道巡线了,很高级!”
该局也于今年6月成立了PowerX创客中心,正在研发的项目有25个,包括带电作业机器人、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仿真培训系统、旁路电缆敷设履带车等,这些研发成果投入使用后将大大缓解人手压力。(来源:信息时报,转自凤凰资讯,文章链接地址:http://news.ifeng.com/a/20161122/50294052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