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视听艺术精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开题论证会顺利举行

日期:2022-11-22作者: 浏览量:

2022年11月15日下午,由清华大学司若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视听艺术精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22ZDA083)开题论证会于云端顺利举办。


周庆安致辞

本次会议分为开题汇报与专家评议两部分,由清华大学华体会登录口 博导,中国文艺评论(清华大学)基地副主任曹书乐长聘副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华体会登录口 院长、教授周庆安首先代表学院致辞,祝贺司若教授获批国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他肯定了本项目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背景下,通过视听艺术精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拥有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完善提升学科体系等方面的重大意义。


首席专家司若教授作开题汇报

开题报告环节,首席专家司若教授首先代表课题组向与会领导和评审专家表示感谢,然后从高质量影视剧、高质量纪录片、高质量综艺节目、网络视听精品和文旅文创精品五个方面对视听艺术精品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行论证。五位子课题负责人集体参加会议,他们分别是:清华大学华体会登录口 博导、清华大学影视传播中心主任雷建军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主任、博导李胜利教授;清华大学华体会登录口 博导,清华大学“人文清华“总负责人,张小琴教授;清华大学华体会登录口 博导,中国文艺评论(清华大学)基地副主任曹书乐长聘副教授;南京财经大学杨昆副教授。课题组成员等五十余人与会旁听。


曹书乐主持报告会

专家评议环节,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华体会登录口 教授、博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院长尹鸿教授首先发言,肯定了课题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尹鸿教授认为,该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的三方面问题。第一,解决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理论性问题,要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复杂性,寻找传统文化当中人民性、民族性、审美性元素;第二,在数千年的时间发展与世界性的空间比较双重背景下,分析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和形式上如何实现两创,解决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问题;第三,在课题研究中有破有立,增强前瞻性,从人类命运和文化共同体角度看世界各国如何从传统文化中吸收好的东西适应当代世界多元文化的需求。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道新教授肯定了子课题框架设计、理论准备和技术路线的合理性与创新性。他指出了要关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之间的关系性和动态性,强调了知识图谱、数字资料库的重要性,并对本课题研究结合清华大学的强大技术力量背景,对数据资料的保存管理和数字平台的相关研究开展提出了期许。
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和旅游部-南京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会长顾江教授首先指出了该课题应重视历史的元素如何为当代人所用的问题;第二,要解决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如何以人民为中心,如何做好传承发展的问题;第三,除了学理性研究之外,应考虑智库层面的研究视野。他强调了该课题应重视优秀文化内容在两创过程中对青少年的引领性作用,关注数字文化产业所带来的内容创造与传播平台的变化,加强传统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的融合发展,使用高新技术为青少年提供更丰富文化内容。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龙马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魏鹏举教授肯定了课题研究的扎实性,指出课题设计中对“Z世代”青年受众关注的正确性,强调学理性研究、文化传播研究、经典案例的提炼与辨析的重要性。他认为应在人才培养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出能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跨界性、复合性优秀人才,才能真正使让各类创作人才在深入理解中国文化肌理基础上进行创作。


专家发言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博士生导师,《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主编皇甫宜川研究员首先指出这一课题在建构理论框架方面有重要现实和学术意义;其次应找出让研究成果落地实施的路径;第三,他强调了该课题关注两创对青年人影响力的重要意义;最后,他认为应该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图谱的建构问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期刊编辑部主任赵先权从传媒业界角度肯定了这一课题的实践与学术意义,指出课题研究中影加强学理性、逻辑性,强调形成中国话语权的重要性。他认为应关注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念界定,视听艺术精品研究成果出版与传播工作,并要形成能落地到业界实践中的具体成果。
光明日报评论部张焱副主编从主流媒体从业者角度肯定了这个课题对推进两创问题实证研究的重要作用。她指出应注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之间、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时代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性”研究,强调了应在领会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这一大主题的基础上加强这一课题理论研究的完整性、全面性和说服力。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第二批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现代传播》编辑部刘俊主任指出了近年来出现的“极新”和“极旧”的情况,即聚集在如B站等平台的青年人群体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精品作品的热爱。例如《我在故宫修文物》《大秦帝国》《国家宝藏》《故宫600年》等作品在青年人群体中具有巨大影响力。这一醒目现象对于弥合文化连续性问题具有重要价值。他指出传统艺术文化的当代转换问题可从四方面来解决。第一是点状提炼,把传统艺术传统文化中某些点提炼出来进行放大;第二是情感撩拨,找到能触及人真情实感的密码;第三是奇观营造,以技术创造高色彩度、高逼真度、高炫丽度、高动态度的视听效果;第四,材料供给,即通过给青年人提供大量优质材料,让他们自己来感受材料中的昂扬、奋进、正向精神。


与会人员合影

近年来,中国视听艺术作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之成果百花齐放,本课题在问题选择上,不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定义、文化资源的梳理,更重要的是聚焦解决如何进行“双创”的问题,选择最具有传播传承力度的视听艺术精品作为切入点,来探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落地性问题。在学术观点上,本课题将文化创造力、文化创新、文化传播、文化传承的理论作为本课题学术观点的理论基石,通过对上述各方面理论体系的梳理、评述,指出过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的不足与局限,建构出适合中国视听艺术精品推动“双创”的理论框架,设计出具体实践模式。在实践创新上,本课题不仅要在理论层面对视听艺术精品推动“双创”的理论框架进行建构,而且要设计出可供落地实施的具体方法路径。
通过课题组成员与专家的充分交流与研讨,评审专家一致认为本课题选题拥有重大理论价值、学术价值、创新价值,此次重大项目开题会报告论证充分,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前期成果丰富,研究极具前瞻性、战略性、建构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致同意通过其项目开题,并预祝课题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Baidu
map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